????
不论年轻人还是中年人,在经过长时间的伏案工作或加夜班后会感觉自己头痛、头晕甚至失眠的现象发生,其实很有可能是出现了脑供血不足。它对人们的健康危害性极大,必须早期防治。今天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治医师冯志刚和大家
运动神经功能失灵
这一类先兆征象最常见。由于脑供血不足使掌管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的表现如突然嘴歪,流口涎,说话困难,吐字不清,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跌落,走路不稳或突然跌跤,有的出现肢体痉挛或跳动。
感觉功能障碍
由于脑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部的分析区域,感觉器以及感觉神经纤维,常表现为面麻、舌麻、唇麻以及一侧肢体发麻或异物感;有的入视物不清,甚至突然一时性失明;不少人有突然眩晕感;有的肢体自发性疼痛;还有的突然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
精神意识异常
如总是想睡,整天昏昏沉沉地睡,不是过度疲劳所致,而是脑供血不足的先兆征象。也有的人表现为失眠,有的人性格有些变化,如孤癖、沉默寡言或表情淡漠,有的为多语急躁;有的可以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智力衰退,甚至丧失了正常的判断力,这些都与脑供血不足有关。
脑动脉瘤破裂后
脑动脉瘤并非肿瘤,它是脑动脉壁局部的异常膨出。简单说,脑动脉瘤就好比动脉壁上吹了个小气球,膨出的脑动脉壁极薄,随时都会破裂。脑动脉瘤破裂后血液可进入脑实质或者一个名叫蛛网膜下腔的紧贴脑组织的间歇中,并可出现一系列危及生命的演变过程,患者可能经历下列一种或多种病程经过。
1.再度破裂出血脑动脉瘤当它会破裂时,壁已经变得非常薄而脆,在最薄的地方破裂,既已破裂,便有非常高的机会再度破裂,尤其前24小时,再度破裂造成的病死率在50%以上。临床约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脑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来势十分凶险,约10%~15%医院之前死亡,而更可怕的是大概有40%~50%的病人,会在第一次破裂后发生第二次破裂。第二次破裂的病死率在70%~80%,如果发生第三次破裂,几乎是%不可能存活了。所以人们把脑动脉瘤形容为随时能爆炸的“炸弹”。
2.血管痉挛可分为早期(前三天)与晚期(三天后至两周甚至更久)。晚期的血管痉挛与出血多少有关系,血管痉挛后会使得血流受阻不通,进而导致另一种“脑中风”——脑梗死,它可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如瘫痪、植物人甚至死亡,是动脉瘤破裂出血致残的最常见原因。
3.脑积水由于脑内水流通道被血块堵塞,便造成脑积水。脑积水也分急性和慢性,慢性脑积水可以在数个月以后才出现症状。
4.脑水肿因脑血管破裂对脑造成伤害,便会出现脑子肿胀。脑积水血管不通也会造成脑肿胀,而使颅内压力升高产生危害。
5.身体功能改变如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细菌感染,交感神经过度活跃产生心脏、肺脏或肾脏功能异常,以及体内水、电解质的异常等等。
脑供血不足的预兆有哪些
例脑血管病病人的调查结果,列出脑血管病最常见的12种预兆,依次为:
⑴头晕,特别是突感到眩晕。
⑵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脸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⑶暂时的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⑷肢无力或活动不灵。
⑸与平日不同的头痛。
⑹突然原因不明的跌跤或晕倒。
⑺短暂的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
⑻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⑼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⑽昏昏沉沉的欲睡——嗜睡状态。
⑾侧或某一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⑿突然但暂时出现的视物不清。
预防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建议
一、工作半小时左右要做适当休息,可以在办公室做简单的运动,喝点水或者远眺,这些都能帮助你缓解因颈椎压迫出现的脑供血不足。
二、注意控制体重。如改变饮食习惯,以吃七八成饱为宜,可以降低一天的周期性心脑血管缺血程度。
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如睡前喝一杯水,这样可以防止血粘稠;尽量早睡早起,保证睡眠,让脑细胞有足够的时间去休息;适当锻炼,如快走等可以促进循环系统的功能。
四、培养平和的心态。遇事不能大喜大悲,防止出现失眠甚至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