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河健康报记者史雅珂实习生王泽霖
我国有.5亿老年人,其中河南省有万老年人口,空巢化趋势使家庭赡养和照护负担叠加。
在郑大五附院主办的医养结合论坛上,医院与老年医学科建设发展思路、探索社区医养结合模式、重症患者的康复管理等实际问题为抓手,分享和交流学术知识,共同探讨医养结合领域新模式、新业态、新成就。
01
王少亭:
探索社区医养结合五种模式
王少亭讲座截图
医院副院长王少亭介绍,截至年底,河南省有城市社区余个,其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近个。如何切实做好城市社区的医养结合,是目前最现实的问题。郑大五附院从年开始,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目前,郑大五附院共有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福华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人口达6万余人,福华街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人口5万余人。王少亭表示,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郑大五附院实现了以下几种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
?借助医联体,提升社区诊疗水平
以科室为单位,如内分泌科、老年科、康复科,组建专家团队接管病房,常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通过物业下沉社区
借助物业提供的地点,派团队进入社区宣传、义诊和进行医疗服务,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
?与乡镇卫生院互联互通
实行城乡一体化,建设信息化平台科,使专家团与医院实行信息、医疗的互联互通。
与全省的00医院、乡镇卫生院签署医疗合作协议,建立信息化平台,进行线上义诊、会诊、查房和病例讨论。
选派多学科专家团队,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服务;专家和县级卫生院部分科室协同合作,建立省市县合作模式。
?辐射养老机构,提供医疗保障
通过建立巡诊制度、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实行专人管理,医院和养老院之间的医疗服务。
?下沉各级卫生院,给予技术支持
医院以科室为单位,以科主任为引领,下派到郑州市二七区的多个社区。
在提升卫生院医疗技术的同时,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人及有就医需求的患者在家医院专业医疗团队的服务。
为更好地服务老年群体,郑大五附院还积极开展线上服务、上门服务、巡诊服务、专家服务、居家主动监测服务、服务整合等,社区服务老年人满意度达96%。
0
武强:
“两翼齐飞”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医”
武强讲座截图
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医疗部主任武强表示,目前我国处于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可老年医疗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增长慢,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
同时,医院虽挂牌却不治老年共病,老年医疗虽开展却存在医养分离等问题,不能为老人提供连续的综合性医疗服务。
武强指出,医院与老年医学科的建设发展,要充分利用好两个条件,达到两个标准。
?两个条件:
一是赢得*策支持。
积极主动把医院和老年医学科室建设融入到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和当地民生工程中,赢得相关*策的倾斜与扶持。
二是发展自身优势。
充分总结、挖掘本单位在医院和老年医学科建设方面的技术、人才、特色、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整合优势资源,细化老年医疗具体发展目标。
?两个标准:
一是重新设置老年病医疗护理单元。
根据老年医学专业特点,对当地老年疾病谱、收治数量、效益成本比等进行综合评估,加强老年综合医疗护理单元建设。
二是提升老年危重疾病综合救治能力,这是衡量医院水平高低的金标准。
根据老年危重疾病的临床特点,条件成熟时成立老年ICU(老年重症监护病房),加大人才、技术、设备投入,有效融合急诊救治和专科治疗、全科治疗、联合治疗,切实提升老年危重疾病综合救治能力。
武强表示,医院可以通过探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与老年慢病管理,为医院的发展插上翅膀。
他指出,医养结合是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以此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权威的医疗服务。
而老年慢病管理模式的“年度体检—健康评估—制订方案—跟踪管理”流程,以及为老年人量身制订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则能够实现“查—诊—治”与“查—评—促”双管齐下。
如此“两翼齐飞”,才能真正做到让老年人“老有所医”。
03
李哲:
重症病人的康复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李哲讲座截图
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李哲介绍,重症病人的治疗是一项长期多元综合的系统性工程。
康复治疗的目的是防治各种并发症,阻止病情恶化,从而促进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最高目标是让病人苏醒。
李哲指出,要重视对重症病人的功能评定。
功能评定主要包括意识障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吞咽功能评定、大小便功能评定以及皮肤状态的评定。
意识障碍评定有助于了解病人的肢体运动、眼球运动、听觉功能、进食等情况;运动功能评定可以帮助医生了解重症病人是否存在肌肉痉挛问题;吞咽功能评定则关系着病人的营养与呼吸功能。
重症病人的功能评定有助于医生对患者后期的康复治疗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