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ga-cd.net/fengshang/xinchao/1858.html术者寄语
颅内动脉瘤是脑血管病中的高发病之一,其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率与致残率都极高。介入栓塞治疗或开颅夹闭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扁平小型动脉瘤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动脉瘤长轴与载瘤动脉平行时填塞容易分区,较难致密栓塞。填塞过程中对于弹簧圈的柔软度要求也极高,应首选helical型的超软圈。
加奇生物全新的Jasper?SS弹簧圈超柔顺,不踢管,填塞和收尾性能优异,对于扁平小型动脉瘤可以做到致密填塞,微导管始终保持稳定,轻松上手没有后顾之忧,是一款理想的超软圈。
本期「沛嘉加奇·嘉介谈」邀请到医院姚声涛、冉启山教授带来Jasper?SS弹簧圈应用于扁平小型动脉瘤介入栓塞的应用体会,精彩不容错过。
本期病例1
01
病情简介
基本信息:患者男性,56岁,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CTA检查发现动脉瘤。
02
术前影像学检查
DSA脑血管造影提示后交通段扁平动脉瘤4.3×1.6mm大小,颈宽3.8mm,动脉瘤长轴与颈内动脉瘤平行。
DSA
03
术前评估
病情分析:扁平小型动脉瘤临床工作常见,动脉瘤瘤长轴与载瘤动脉平行时填塞容易分区,较难致密栓塞。
治疗方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路径迂曲,选择右侧股动脉植入6F股动脉鞘,6FDA导引导管送入岩骨上段。支架导管在微导丝配合下送入M2段。
根据3D血管影像输送微导管,微导管头段与动脉瘤长轴方向一致。
04
手术过程
造影后,动脉瘤呈扁平状,填塞有较大困难
支架导管到位后,微导管根据3D形态塑形,使头端指向动脉瘤内,便于后续弹簧圈填塞
选择一枚2mm*6cmJasper?SS超软圈进行填塞。整个填塞过程中,微导管头端没有发生明显的摆动和移位,体现了Jasper?SS弹簧圈超柔顺的特点。
支架半释放后,继续填入一枚1.5mm*3cmJasper?SS弹簧圈,没有产生“踢管”现象。
05
术后影像
动脉瘤得到致密栓塞
3D旋转
本期病例2
01
病情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女性,74岁,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
CTA检查发现动脉瘤,CT提示脑积水。
02
术前影像学检查
DSA脑血管造影提示多发动脉瘤。眼动脉段动脉瘤,1.5mm*2.1mm,瘤颈宽1.5mm;后交通段宽颈动脉瘤。
DSA
03
术前评估
治疗方案:患者意识障碍,前昏迷,有脑积水需行脑室外引流,予以双微导管栓塞后交通动脉瘤,单纯栓塞眼动脉动脉瘤。栓塞后脑室外引流。
路径迂曲,选择右侧股动脉植入8F股动脉鞘,8F导引导管送入颈内动脉开口,6F中间导管送入近海绵窦段。支架导管在微导丝配合下送入M2段。
04
手术过程
缓慢填入1.5mm*3cmJasper?SS弹簧圈。即使微导管处在微小动脉瘤这样一个特殊位置很难保持稳定,填塞Jasper?SS弹簧圈过程中,微导管始终保持稳定。
05
术后影像
动脉瘤致密栓塞,填塞效果令人满意。
3D重建,动脉瘤没有残留。
病例总结
栓塞扁平小型动脉瘤可以选择双导管技术,支架辅助等,首选helical的超软圈;
微导管塑性时尽量让头端与长轴方向一致;
Jasper?SS弹簧圈超柔顺,不踢管,填塞和收尾性能优异,对于扁平小型动脉瘤可以做到致密填塞,微导管始终保持稳定,轻松上手没有后顾之忧,是一款理想的超软圈。
术者介绍
姚声涛
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卫健委脑防委中青年全国委员,国家卫健委脑防委专家委员会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贵州省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贵州省卒中协会常务副会长,贵州省高级职称评审专家,遵义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遵义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医院脑血管病科主任。近5年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1项:近5年发表SCI10篇,中文核心20余篇。
冉启山
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生导师。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缺血性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卒中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贵州省卫生厅及遵义市科研课题各1项。发表SCI论文3篇,国内期刊论文20余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