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30/5503611.html前言
与成人神经外科相比,小儿神经外科有许多特点和不同,因而在诊断及治疗上也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在国外小儿神经外科完全独立,自成一体。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儿神经外科,我们选编了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部分有代表性病例,分期刊出供大家了解和参考。希望给大家有所借鉴。
病史简介
患儿女,2Y2M,因“行走不稳1月余”于年7月27日入院(第一次入院)。
1月余前患儿出现行走不稳,不愿下地行走,偶有呕吐情况,无抽搐,无嗜睡,无视物模糊,无发热等情况,就诊于医院儿童保健科及神经内科,查头颅CT示“鞍上池区域稍低密度肿块影伴幕上脑积水、脑白质间质性水肿,右侧颞极蛛网膜囊肿(图1)”。转诊至神经外科。门诊拟"鞍区肿瘤,梗阻性脑积水,右颞蛛网膜囊肿"收入病房。
图1.患儿头颅CT提示鞍区稍低密度肿块,突入三脑室内,大小约4cm*4cm,伴脑室扩张积水。
既往史及生长发育史无殊。
诊疗经过
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视力粗测可,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适中,双侧巴士征阴性。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查肿瘤标记物AFP、HCG未见明显异常,垂体激素水平基本正常,视力初步评估可视物,未进一步视野评估。
进一步查头颅增强MRI,提示鞍上肿块,边清,强化明显,考虑低级别胶质瘤,伴幕上脑积水,脑室旁白质间质性水肿;右侧颞极蛛网膜囊肿(图2)
图2.头颅MR检查:鞍上可见椭圆形肿块,大小约39.8mm*39.4mm*33.4mm,边界光整,内部信号欠均匀,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突入三脑室内,下丘脑结构显示欠清,幕上脑室明显扩张,侧脑室周围白质内可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可见肿块显著强化。(因患儿后期镇静失效苏醒后运动伪影多)。
科室讨论认为手术指证明确,但与家属沟通过后表示要求转往上海就诊,遂予自动出院。其后家属带患儿辗转就诊于南京、医院,考虑到疾病预后问题,犹豫不决,一直未进一步治疗。
年9月18日(初诊后2月余),再次因“意识障碍伴呕吐3天,抽搐1次”就诊于医院急诊室(第二次入院)。接诊时表现为肢体抖动,双眼凝视,持续数分钟后缓解,并伴有多次呕吐,意识不清,呼之不应。GCS6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mm,对光反应迟钝,脚弓反张,四肢肌张力高,双侧巴氏征阳性。结合之前病史及目前临床表现,考虑患儿梗阻性脑积水,颅内压高,脑疝可能,遂急诊办理住院手续,急诊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中压力极高,植入强生可调压分流管,术后压力调节在。术后复查头颅CT及原CT对比(图3)。
图3.图A、B为患儿术前7.23第一次住院时头颅CT;图C、D为患儿9.18第二次住院行VP分流术术后复查头颅CT。可见相较于前片,肿瘤体积有所增大,脑积水情况更为严重,脑室周围渗出更加明显。
再次充分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后,家属决定在医院接受下一步手术治疗。科室讨论认为:患儿鞍区巨大占位,CT上密度均匀,未见钙化,磁共振上肿瘤信号与正常脑组织边界似轻,增强后见明显强化,首先考虑低级别胶质瘤。需鉴别的儿童鞍区常见的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下丘脑错构瘤等,生殖细胞瘤不能排除,可术中行冰冻检查。手术方式可选经额底或经胼胝体入路,但肿瘤位置深在,全切难度大,毗邻周围下丘脑、垂体、Wills环等重要结构,手术风险大,尤其经胼胝体入路,重要结构位于肿瘤的深面,损伤可能性大,若术中冰冻提示纯生殖细胞瘤,可予部分活检后退出,经额底入路可避免胼胝体切开,损伤较小,若为胶质瘤,可直视下观察其起源以及与视神经、视交叉的相互关系,遂决定先行经额底入路,暴露好视神经、Wills环等重要结构,直视下行肿瘤切除。
手术取取仰卧位,经右侧额底眶外侧入路。暴露后见肿瘤质地软,于视神经下方,与视神经边界不清,累及视交叉,冰冻提示低级别胶质瘤,考虑为视路胶质瘤(视交叉型),予以大部分切除,突入三脑室内部分因暴露困难无法处理(图4)。
图4.术中所见:a见肿瘤位于视神经及颈内动脉下方;b游离第二间隙;c行瘤内减压切除;d见肿瘤与视神经边界不清;e大脑前动脉后方切除肿瘤;f肿瘤大部切除后术野情况。
术后患儿意识嗜睡,有中枢性尿崩,双眼视力存,右侧稍减弱。于监护室稳定内环境,查皮质醇,垂体功能,甲状腺功能减退,予激素替代等治疗:弥凝片每次半片,一天3次;氢化可的松每次1/4片,一天3次;优甲乐每次2/3片,一天1次。
术后复查CT提示:鞍区肿瘤大部分切除,三脑室内见肿瘤残留,双侧硬膜下积液(图5)。
图5.术后CT复查,三脑室内尚残余肿瘤。
术后第4天复查头颅MRI:鞍区肿瘤大部分已切除,三脑室内肿瘤残留,双侧硬膜下广泛积液,较前明显(图6)。
图6.术后MR复查,见三脑室内残余较多肿瘤,双侧硬膜下积液明显。
病理结果
术后病理报告: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免疫组化染色结果:GFAP(+)、Vimentin(+)、S-(+)、SYN(±)、NSE(-)、NF(-)、EMA(-)、Ki-67(5%)。
患儿经上对症治疗后情况逐渐好转。硬膜下积液情况开始考虑患儿三脑室内肿瘤仍残留,脑脊液通路未能打通,分流管压力未予上调,但复查后见双侧硬膜下积液明显且有增多趋势,尝试予以逐步调高分流管压力至、,动态监测如下(图7):
图7.术后随访情况:上排为术后2周头颅CT,见积液较前相仿,此时压力为;下排为术后4周,积液较前好转,脑室较前扩大,此时压力为。
患儿诊断考虑视路胶质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视交叉型,肿瘤有残留,建议后期行化疗治疗,但家属对化疗接受度不高,且满足当时患儿恢复情况,门诊定期随访为主,未接受化疗治疗。
术后2月复查头颅MR:颅脑肿瘤术后:鞍上区肿块较前(-10-13)大小相仿,双侧硬膜下积液较前明显吸收,额部脑膜增厚,但三脑室及侧脑室较前进一步扩大(图8),分流泵压力调回至。
图8.术后2月复查头颅MR,肿瘤大小基本同前,脑室扩大明显,积液基本消失。
术后半年复查头颅MR:鞍上区肿块较前略有增大趋势,侧脑室扩张相仿,硬膜下积液较前片好转(图9)。
图9.术后半年复查MRI,提示肿瘤有增大。
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与患儿家属再次沟通,认为需进一步治疗,于年3月22日再次入院(第三次住院)。
科室讨论:患儿诊断根据前次手术明确为视路胶质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肿瘤有残留,术后建议行化疗,但家属未遵嘱,目前复查似有肿瘤增大趋势,告知可行化疗控制,或再次手术切除,家属强烈要求行手术治疗,充分告知相关风险后决定行经胼胝体入路切除残留肿瘤。
手术选择经胼胝体-侧脑室-室间孔入路,切除三脑室内肿瘤。术中见右侧侧脑室室间孔扩大,肿瘤生长突入三脑室内,与三脑室底部、侧壁丘脑粘连紧密,镜下仔细游离后全切(图10)。
图10.术中所见:a经纵裂分离至胼胝体;b胼胝体切开进入侧脑室;c示保留扩大的室间孔及肿瘤;d示行肿瘤内减压;e示肿瘤边界与丘脑界限;f示仔细分离与丘脑边界;g示肿瘤达三脑室底部;h示肿瘤切除后术区止血;i示术后退出视野。
术后复查头颅CT及MRI,示:肿瘤基本全切,术区无出血,左侧硬膜下积液(图11)。
图11.术后头颅CT及MRI复查,左侧硬膜下积液,肿瘤基本全切。
术后病理同第一次:(三脑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及癌基因检测:GFAP(+),Ki-67(5%+),EMA(-),S-(-),SYN(-)。
术后患儿病情稳定,予以对症治疗后顺利出院。目前仍激素替代,弥凝控制尿量,查体右眼视力稍偏差,有轻微斜视,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生长发育较前好转,目前可行走。出院后家属仍未进行化疗治疗,定期神经外科门诊随诊中。术后3年复查MRI未见明显肿瘤复发(图12)。
图12.术后3年(-3-13)复查,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
讨论
视路胶质瘤(OpticPathwayGlioma,OPG)是起源于视神经、视交叉、视束或下丘脑的胶质瘤,好发于儿童,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3-5%[1],约75%的OPG发生于10岁以内,男女无明显差异[2],在视觉通路的任何部位都可发生,约25%的发生于视神经,约40-75%累及视交叉[2]。其病理多为低级别胶质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ilocyticastrocytoma,PA)或毛细胞粘液样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astrocytoma,PMA)多见。与神经纤维瘤病I型关系密切,约20%的I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并发视路胶质瘤[3]。
OPG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视力下降,突眼,斜视,眼震等眼科症状,此外,发育迟缓,运动失调,性早熟,以及梗阻引起脑积水,头颅增大等颅内高压症状[4]。但因低龄儿童常不能表达,以及自然病程为缓慢的进展,经常不被家长重视,临床上早期容易漏诊。OPG的临床病程变异较多,加之患儿年龄通常较小,治疗选择也较为困难。目前主要的治疗策略主要有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5,6]。手术的主要作用在于明确病理性质,控制肿瘤进展,减除压迫,缓解脑积水等颅高压症状,但激进的手术通常会引起患儿术后失明、内分泌功能紊乱等严重并发症[4]。放疗在OPG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及明确的效果,但因其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影响患儿脑发育及神经认知功能,通常在大于5岁的患儿才会采用,而对于小于5岁的患儿,则把化疗作为一线治疗[6,7]。化疗的作用主要在于延缓和控制肿瘤的进展,以延迟采取放疗的时间。但随着化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和方案的改进,相比起放疗的副作用,目前化疗已被推荐为各年龄段的OPG的一线治疗[8](见下表)。
该例患儿考虑为视交叉型的视路胶质瘤,首次手术予以大部分切除,术后视力保存良好,但垂体功能有损伤,按目前的治疗规范推荐观察或选择化疗较为合适,但因家属自身的原因,在其强烈的手术意愿下,神经外科选择了二次手术尝试肿瘤的全切除。这非常规的选择也是出于患儿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理论上若能行全切除,会带来治愈的可能性。同时,一期手术治疗,患儿视力的保存,考虑肿瘤为外生型的生长方式,全切的机会较大。目前随访3年未见肿瘤残留和复发,因此思考,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以及术前影像的评估,如视神经DTI的重建等,在合适的病例中,积极的外科治疗是否可承担起治疗的重担。
总之,儿童视路胶质瘤是低度恶性肿瘤,其治疗方式,治疗方案组合尚未达成统一的共识,目前国际上侵向于首选化疗,放疗可以有效的预防复发和控制肿瘤进展,但需慎重考虑选择放疗后带来的不良反应。手术切除从理论上是根治的方法,但考虑患儿视力和内分泌功能的保护,目前并不推荐过于激进的切除。但针对一些外生型生长的患儿,如何在病例的评估选择上,合理把握手术指征,在改善患儿预后的同时,又能防止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是浙江大医院神经外科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RasoolN,OdelJG,KazimM.Opticpathwaygliomaofchildhood.CurrOpinOphthalmol.;28(3):-95.[2].ShamjiMF,BenoitBG.Syndromicandsporadicpediatricopticpathwaygliomas:reviewofclinicalandhistopathologicaldifferencesandtreatmentimplications.NeurosurgFocus.;23(5):E3.[3].CampenCJ,GutmannDH.OpticPathwayGliomasinNeurofibromatosisType1.JChildNeurol.;33(1):73-81.[4].ParkES,ParkJB,RaYS.PediatricGliomaattheOpticPathwayandThalamus.JKoreanNeurosurgSoc.;61(3):-62.[5].ThomasRP,GibbsIC,XuLW,etal.Treatmentoptionsforopticpathwaygliomas.CurrTreatOptionsNeurol.;17(2):.[6].ErtiaeiA,HanaeiS,HabibiZ,etal.OpticPathwayGliomas:ClinicalManifestation,Treatment,andFollow-Up.PediatrNeurosurg.;51(5):-8.[7].LaithierV,GrillJ,LeDeleyMC,etal.Progression-freesurvivalinchildrenwithopticpathwaytumors
ependenceonageandthequalityoftheresponsetochemotherapy--resultsofthefirstFrenchprospectivestudyfortheFrenchSocietyofPediatricOncology.JClinOncol.;21(24):-8.[8].MassimiL,TufoT,DiRoccoC.Managementofoptic-hypothalamicgliomasinchildren:stillachallengingproblem.ExpertRevAnticancerTher.;7(11):-.
(来源:神外资讯本文由浙二神外周刊原创,浙江大医院神经外科章培良主治医师整理,沈志鹏主任审校;浙二神经外科张建民主任终审)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