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脑积水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面纱揭开生活华丽的面纱,才能找到自我
TUhjnbcbe - 2024/4/28 17:02:00

文/芳芳没想到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过:一般来说,婚姻并不是通过爱情决定的。她引用了弗洛伊德的这样一句话,可以说丈夫永远只是一个被爱男人的替身,而不是这个男人本人。

雪莱的诗中写道,别揭开那些活着的人们用来形容生活的华丽面纱。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睛在观察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的人。特别是当面对爱情时,人很容易看不清真相。

爱情,是这个世界上永恒的主题。伟大的作家的小说里都会有一条爱情的主线,毛姆也不例外,他以擅长描写人性著称,几乎每一部著作都写出了人性的弱点,他的成名作很多,《月亮和六便士》不得不提,但《面纱》也是他作品中非常特别的一部。

他在《面纱》的自序中说到,这部小说他先想到的是一个故事,而人物是从他在世界各地行走时认识的人中创造出来的。这也是一部跟中国香港有关的小说,所以我们读起来会更加有亲切感。

很多人说这部小说并不出彩,当然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看书之后的感受和评价,但不同的人看到的角度不同,毛姆在他的小说中,对不少女性都有抨击的嫌疑,比如在《人性的枷锁》中菲利普的那个女人,跟《面纱》中的年轻时的基蒂一样,她们迷恋男人的外表,只想着爱情,看起来是那么虚荣和世俗。

好在毛姆并没有将这种做法一直延续,《面纱》中的基蒂虽然婚内跟已婚男人偷情,她因为丈夫太爱自己而讨厌他,她一直到小说的结尾都没有爱上对方,但毕竟基蒂最终通过那群无私的修女,学会了奉献自己的力量和广博的爱。

最终她才发现当她有了自己的使命感,不再那么自私时,看这个世界竟然有那么的爱。她学会了爱,也真正知道自由的意义是什么了。

所有为了结婚而结婚的人,都为自己织了一张网

基蒂生于一个不算太富裕的家庭,她的父亲是个法官,母亲是一个孕育两个女儿的有野心的女人,她安排丈夫的仕途,给女儿介绍各种相亲对象,她衡量自己成功的标准是,把自己的男人推上更高的官位,把自己的女儿嫁入上流社会。

基蒂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孩,被母亲认为是非常有潜力能够嫁入豪门的姑娘。因为长的实在美丽,爱慕基蒂的小伙子们络绎不绝,但当时基蒂并不知道爱是什么,她没有遇到自己想要嫁的人。

一不小心时间耽误到了基蒂25岁,她的妹妹多丽丝不到20岁,长相平平,身材差劲,就找到了一个条件非常不错的对象。这时候基蒂慌了,母亲看基蒂的眼神都变了。

于是,母亲把选女婿的标准降低了,她接受那些从事专门职业的男人做基蒂的约会对象了。

她的母亲曾经抱怨她,究竟想让自己的父亲养她到多大,这样的家庭环境让基蒂难以忍受。

于是她遇见了沃尔特,一个细菌学家,一个非常理性内敛的男人,这个男人深深的爱着基蒂,尽管他知道对方不可能爱她,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跟基蒂表白。

基蒂被打动了,她知道这场婚姻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毕竟自己可以嫁人了,不用再现在的家庭里呆着了。

走入一场不满意的婚姻,基蒂内心充满了复杂感受。她讨厌沃尔特的死板,讨厌沃尔特抚摸自己,讨厌沃尔特的无趣,甚至连沃尔特对自己的体贴和爱,她都觉得讨厌。

她在自己织的这张网里,来回挣扎,她不快乐。这时候在聚会中他认识了查尔斯,一个已婚男人,这男人身材高大,无比英俊,她被这个男人迷住了。

对方夸赞她的美貌,并且对她进行了各种暗时,她接收到了。查尔斯是个能说会道的情场高手,他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女人不爱自己的丈夫,所以他才能顺理的勾引到基蒂。

毛姆真的是太会写了,他从一开始就让基蒂明白:很多女孩总觉得遇见的每个男人都爱她们,而事实总是证明她们是荒唐的。可当基蒂遇到查尔斯时,她便看不清了真相。

东窗事发之时,才能看出谁的爱是真的

这部小说是以基蒂和查尔斯偷情时听到门把手动的声音开篇的,他们两个一直在猜测,开门的究竟是沃尔顿还是仆人。

人面对欲望往往是兴奋的,不理智的,他们选择在基蒂的家里偷情,本身就是一种非常荒唐的做法。

他们惊慌失措,想要证明开门的不是沃尔顿,其实是沃尔顿对方也会选择隐忍。

毫无疑问,沃尔顿深深的爱着基蒂。他明治基蒂愚蠢情妇头脑空虚,但他依然爱这个女人,他知道对方事二流货色,可是他爱她。他爱的是基蒂本身的样子。

基蒂却不爱她的丈夫,她渴望激情,渴望对方跟她有共同语言,渴望找到真爱。

她以为查尔斯就是她要找的那个人,可是隔着面纱,我们根本看不清事实的真相。

沃尔顿隐忍了很久,他在发现基蒂和查尔斯偷情之时,内在一定是崩溃的,他做了几天的斗争之后,决定带着基蒂去瘟疫区,他决定用这样的方式报复基蒂的出轨。

此时的沃尔顿再也不想展示自己的爱了,他说话粗鲁有冷酷,基蒂已经明显感觉到他的变化,也早就用第六感感知到,沃尔顿已经知道了她跟查尔斯偷情的事了。

基蒂从小养尊处优,疫情区非常艰苦,加上刚刚找到爱人,怎么可能愿意离开香港呢?

此时他们摊牌了,说出了彼此之间不想说明的问题,沃尔顿说基蒂可以不离开香港,但有个前提条件:

如果查尔斯太太能保证她会跟丈夫离婚,并且他能给我开具书面保证,保证他能在两份离婚判决书下来之后的一周内娶基蒂,他就同意。

基蒂带着喜悦和恐惧去查尔斯的办公室找他,但她发现查尔斯并不想离婚,也并不如她想象中那样爱她,对方只是把她当作生活的调剂品,可她却把获得对方的爱当成了生活的全部。

她本以为失去查尔斯的爱,她会死掉,所以她毅然决然的跟着沃尔顿去了霍乱疫情区。两个人都抱着要来开人世的态度,走到了救赎他们生命的疫情区。

揭开生活华丽的面纱,才能找到真实的世界

基蒂来到了疫情区,这个贫瘠破败的地界,她时常望着窗外的景色发愣,她想逃离,却无处可去,不能去母亲家,母亲会嫌弃她,不能去找查尔斯,查尔斯不要她。

还好在疫情区出现了一个海关官员,瓦丁顿,这个男人很幽默,能够跟基蒂聊天,说说当地的情形,偶尔跟她一起去散步。

瓦丁顿刚好也认识查尔斯,他说查尔斯有赢得好人缘的天赋,但是查尔斯并不想帮助任何人,他是一个非常自私的人,他只在乎他自己。并且他也说了他对查尔斯的妻子多萝西的看法,他认为这个女人有能力,头脑清晰,总会提出很有价值的意见,所以查尔斯在官场才能如此顺风顺水。

这时候基蒂才突然明白,原来自己看到的查尔斯,并不是真实的,她用自己想象对方代替了真实存在的人。

在疫情区她重新认识了让自己着迷的查尔斯,也重新认识了沃尔特,瓦丁顿说沃尔特是生活在地狱里的人,因为他跟病人在一起,他用自己的生命救助这个地方的病人,也正是沃尔特的付出,让疫情区的人看到了希望。

修女们也都夸赞她的丈夫,说她的丈夫仁慈,并且非常细心和体贴,并且特别的喜欢孩子,每当教堂来了小孩子,但凡沃尔特碰到,他都会特别温柔的去拥抱孩子。

这时她才发现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沃尔特的品质,只是因为沃尔特卑微的爱着她,她便讨厌他,她这一刻才发现她跟沃尔特之间的隔阂有多深。

在教堂,基蒂见到了一群跟她完全不同的修女们,她们来自于世界各地,她们内心没有小我的欲望和享乐,但她们却依然那么快乐。

基蒂觉得自己这些人之间隔着一层东西,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她最喜欢和敬畏的是修道院的院长,这个女人四五十岁的年即,脸上没有皱纹,但那种端庄的起之,以及她的自信和漂亮的双手,以及整齐的五官,她浑身上下透漏出来的平静和坚定,这种气质让基蒂着迷。

院长早就看到了基蒂内心的不安,她跟基蒂说:一个人是无法在工作中、享乐中、世界上活着修道院里找到平静的,只能在灵魂中找到它。

修女们的出现,让基蒂看到了一束微弱的光,她似乎看到了逃出自我的那个隐隐约约的出口,只是她还没看清。

基蒂此时已经发现,她原先看到的世界,根本不是世界本来的样子,除了爱情和欲望之外,世界存在着很多大爱,那种爱不求回报,不顾世俗,就像是修女对世人的爱,就像是沃尔特对病人的爱,远远比沉浸在男女之爱中更加有意义。

内心真正懂爱,才能走上自我救赎之路

基蒂开始在修道院工作了,她发现工作让她精神焕发,她再也不是柔弱需要别人照顾的大小姐了,她发现自己很强壮,这种力量感是她曾经没有体验过的。

她的工作就是照顾修道院里的一些小孩子,她负责给他们做饭,知道大一些的孩子们做缝纫有关的活,还会照顾一些很小的孩子们,防止他们打闹。

她刚开始讨厌一个小孩,是一个六岁的女孩,,因为脑积水变得有点痴傻,看起来头重脚轻,还总是流着口水,她开始时总是缠着基蒂,基蒂很不喜欢她,但她还是尝试着去抚摸孩子的头,她发现当她主动去碰触这孩子时,这孩子便再也不会缠着她了。

她在教堂的工作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静,也发现这份大爱让她忘却了对查尔斯的思念,她从这份有毒的爱中解脱了,她自由了。

可意外的是她怀孕了,加上沃尔顿因为感染了霍乱,死在了疫情区,所以她需要回到香港,面对曾经她不敢面对的世界。

她回到香港,查尔斯的夫人诚恳的要求她住在自己家里,并且一日三餐他们也会照顾她。她无法想象自己面对查尔斯的样子,但她有没有理由拒绝一个对自己如此真诚热情的女人。

她在查尔斯家,再一次和查尔斯发生了关系,她才明白自己有多愚蠢,她明白她必须离开,不然对多萝西和自己都不公平。

她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可是母亲已经逝世,父亲收到了调令,要去别的城市工作,她希望父亲能够让她爱他,因为父亲是这个世界上她唯一的亲人。

她希望自己生下来一个女孩,她希望这个孩子是独立自由的人,告诉自己的孩子,未来不是为了嫁人,不是为了长期的衣食无忧,而是要成为一个掌控自己人生的人,要成为一个自由的女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面纱揭开生活华丽的面纱,才能找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