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穿行在不同的病人之间;每天,在病房和走廊里匆匆行走;每天,打着十二分的精神与各种药物打交道……偶然抬起头,望向窗外——一晃,我在护士岗位上已经工作了21年。
第一次给病人做肌肉注射时,我心里紧张,背后发凉,拿针的手在发抖,口中默念操作要领,似乎能感受到针头扎进皮与肉那种摩擦的感觉,也怕定位不准,不由得四处张望。刚一回头,看见了站在身后的陈护士长鼓励的眼神。我深吸一口气,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如今,一句“王护士打针不疼!”患者朴实的肯定,见证了我的成长。
戴着口罩、一袭白衣,日日夜夜、步履不停;医患间,从素不相识到互相信任,爱心耐心一以贯之,往日点滴温暖历历在目。
那一次值班,黄阿婆拉着我的手轻声说:“小王,好几次你帮我把药捣好,太感谢你了,明天我就要出院了,记性不好,你能教教我吗?”我从黄阿婆颤抖的手中接过药片,一步步耐心说明,又把方法画在一张纸上,叮嘱她,忘了就看看。阿婆会心地说道:“谢谢你,你就像我的孙女!”
那一次连续几天护理查房,我看到了家属黄大姐一直皱着眉,不爱说话。原来她担心爱人春节前出不了院,心里着急。“大姐,别害怕,有医护人员在,病情已经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了。”在隔床给病人做气压按摩的同事听到了,安慰说:“昨天我看到他能自己喝水不会呛咳,可以尝试喝米汤,一小步都是在进步。”我一一解答了家属的疑惑,黄大姐终于舒展了眉头。
还有一次,一个9岁的小男孩因外伤休学住院。小男孩时常望着窗外发呆,沉默不语,不吃饭、不配合打静滴,让家人不知所措。我从家里带来了纸和画笔,让他尽情涂抹。宣泄之余,细心的交流和沟通后,孩子愿意配合治疗了,伤情很快得到好转,他的脸上重绽笑颜。
年的那个夏天,病房里总能传出诵读课文的琅琅书声。声音来自患脑积水的可爱小女生。那一天,她就要上手术台了,我从家里把买给女儿的新玩偶送给她,希望能缓解她术前的紧张情绪。我问她:“小妹妹,要做手术了,会怕吗?”“有你们大姐姐在,陪着我,我不怕,我喜欢你们,喜欢你们微笑的样子。”小女生捧过玩偶,笑得像花儿一样。
阿婆掏心窝的话,黄大姐舒展的眉头,小男孩积极配合治疗,小女生花儿般的笑容,这一切,让我顿生温情,直达心底,也感受到了一名护士工作上肩负的责任。
(医院东街院区神经外科主管护师)
本文来源: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