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住院总小郭从急诊室到监护室再到手术室,忙碌了一夜,还没有顾上洗漱,急诊又在呼叫收病人了。这次送上来的病人是一名14岁的女孩小君,在家突发头痛肢体无力,送来的时候意识已经开始变差了。急诊头颅CT很快传过来,是右侧额叶巨大血肿破入脑室,考虑脑血管畸形出血!病情明确而直接。
“又得接着干了”,小郭想,他赶紧胡乱吃了点早餐,抖擞精神准备应战。
“什么?家属放弃治疗?”在和小君父母谈完手术风险后,了解到巨额的花费、不确切的疗效、以及可能陷入持久战的压力,饱受生活重压的小君父母不愿接受手术治疗,准备自动出院了。同组值班的几个年轻住院医生紧绷的神经一下松弛了下来。看着小君清秀的面容,小郭真想再劝几句,但是他想想又忍住了,在这个医患紧张只看疗效的时代,谁又敢拍胸脯保证疗效呢?“别轻松得太早,看怎么过主任那关吧。”小郭对手下几名都很疲惫的住院医生说。
早八点,全体医护交接班,这是病房的传统,包括夜间全科所有急诊和重症患者的处理交接,另外还可以给白班一些治疗的建议。不是医学界的人可能认为这是走过场,其实这不是打官腔就能混过去的,交班时主任坐镇中堂,要求你全部实打实的讲具体病情,且不能看记录笔记,如果交得不好,即使一宿没睡也会被批得体无完肤,况且你还无法辩驳,因为临床讲的是实力和水平。私底下几个年轻人都笑说主任是“最强大脑”,半小时交班,三个病区,六七个值班护士和医生,八九个本子、一二十个危重病人,一百多张病床,人多嘴杂音量各异千头万绪,主任总能在这些纷乱头绪中抓出你的疏漏口误或病情关键处,想要偷懒取巧,那是万万不能的。果然,小君的病情引起了主任的注意。
一个年轻的生命,一个完全可以尽力一搏的疾病,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你是怎么谈话的?是不是把风险说得太过了?这可是一条生命啊!把她当成你的亲妹妹来看,你会让她放弃吗?语气越来越重,小郭满心委屈却又不敢回嘴。科室刚刚经历过“医闹”,明明没有任何过错,只是因为病情复杂,恢复缓慢,患者方经费困难就起来闹事的例子,这些年科室总是偶有发生,受了委屈的医护们早就形成了绝对尊重患者方决定的共识,愿意接受治疗的,我们当然尽全力救治,可是,对不愿意接受治疗的,实在不敢苦劝。
我来谈!这样的病人都不治疗,我们十年寒窗还有什么价值?我们当神经外科医生还有什么的意义?半小时后,患者父母从主任办公室出来的时候,仍是愁云密布,不过眼里多了点希望。他们决定一搏,和主任一起,和神经外科的医生护士一起,直面疾病也直面命运!
“备皮!配血!通知手术室接病人!”小郭一下子轻松了,不知道为什么。
脑室内都有血肿了,意识都不好了,血管畸形的来龙去脉还来不及搞清楚,其实科室的教授们心里都清楚,希望和危机也是并存的,脑疝快来了,就犹如雪崩快来了一样,必须拼命地奔跑,与时间、与死神赛跑,可是复杂的山路和复杂的病情是一样的,能不能跑得过死神,谁都不敢打包票。小君能醒过来吗?瘫痪能恢复吗?况且还有漫长的康复期和沉重的经济精力双重负担。谁都知道,主任是把这些重担蓦地从她父母身上抓过来一大半,扛在自己肩上了。谁知道小君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呢?尽管绝大多数病人家属都是通情达理的,可万一呢?但主任就是这样的人,没办法,别看他面相儒雅,谈吐斯文,但当断则断。遇到蛮不讲理的家属欺负我们的护士妹妹,他也可以剑拔弩张甚至挥拳相向;但遇到小君这样的病人,他总逃不开与生俱来的侠骨柔肠,尽管心里比谁都清楚,一旦手术后恢复不好,一旦遇人不淑,麻烦事最终都会涌到他的主任办公室。4个小时的手术很顺利,有主任的坐镇指挥,小郭做了当老总半年来最紧张也最轻松的一次手术。“颅内血肿清除、血管畸形切除、去骨瓣减压术”,这样的手术名称,小郭已经在工作电脑上打下无数次了,但这一次感觉尤其特别,因为他看到的是小君清秀的面容和那面容背后花一样的生命,如果没有主任拍案而起地坚持,一切美好都会化为尘土。
术后的恢复出人意料的顺利,脑疝后迁延性昏迷没有发生,小君很快苏醒了!脑室内出血术后常常并发的脑积水没有发生,少量残血很快吸收了!急诊手术后常常并发的颅内感染没有发生,体温很快正常了!就连脑出血导致的瘫痪后遗症也几乎没有发生,小君的肢体活动如常了!仿佛冥冥之中天佑小君,因为她有一颗勇敢的心。术后当天,尚未拔除气管插管的小君,望着在监护室床边看她的主任和其他忙碌的医护,眨着眼睛,艰难的用右手比划了一个胜利者的姿势。即使行医多年,见惯生死,面对如此乖巧坚强得让人心疼的小女孩,主任内心依然受到了巨大的触动。那一刻,任何重负任何委屈,都不值一提。深夜里打电话到监护室了解手术病人病情,是主任,也是科室教授们多年的习惯,监护室的美小护们早已习以为常。那一段时间,主任无论身在何处,总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