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这三个字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判定高血压要经过2次有间隔地测量,血压都高才算高血压。
我们今天就来唠一唠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
高血压作为一种疾病,是一种长期的状态。
高血压就类似水龙头一直开的很大,水管里的压力一直都很高。
人的血液在血管里流淌,就像水在水管里流动一样,会对管壁产生压力。
有一些人患有高血压,他们的血流动力会发生变化,血液对血管的压力就会比一般人要大,某些部位的血管逐渐变脆弱。
那到底多高的血压算高血压呢?
我们可以把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
收缩压就是心脏在收缩的时候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而舒张压就是心脏在舒张的时候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
就像给气球打气一样,收缩压对血管壁的压力要大于舒张压。
高血压就是收缩压或者舒张压达到了一定大小,
标准如下: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
如果血管壁长期承受着高压的损伤,在某一天血压突然升高的时候,血管就可能会破裂出血。
当我们在情绪突然激动或者剧烈运动的时候,都会导致血压突然增高。
理解了高血压,
那你知道高血压一般会导致哪儿的血管破裂吗?
这里说的巩膜,就是白眼球部位。
下面我们重点说说高血压导致脑袋里血管破裂出血的情况。
大脑血管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部位,叫基底节的豆纹动脉。
这个动脉很特别,是因为它的走向跟它起源的大动脉几乎是垂直的,这在人体所有血管中都是极其罕见的构造。
在这个豆纹动脉的垂直弯道,每个流过的红细胞都要像经历一个“漂移过弯”。
如果患有高血压,大量血流的压力就会强力冲击到这个特殊的垂直部位。
长此以往,一旦这里的血管承受不住压力,就会破裂出血。
而这里豆纹动脉所在的区域,正是基底节部位。
因此,基底节部位的脑出血也是最多发的高血压脑出血。
而基底节正好是大脑皮层支配肢体的神经向下延伸、传递神经电信号的必经之路。
这里出血损伤了,这条神经传导的路就被封了,给肢体发出指令的神经电信号就被拦在大脑里,没法继续传导给肢体。
这时候,患者身体的一侧就动不了了。
所以,偏瘫或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症状之一。
然而,脑出血后由于脑组织的破坏、血肿的压迫,
常会伴有剧烈的头痛、头晕、喷射样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同时,还可能会有意识障碍变化,
这是因为基底节部位旁边就是我们脑脊液所在的脑室系统,出血一旦破入脑室,阻碍了脑脊液的循环,会引发所谓的急性脑积水,从而造成意识障碍。
关于脑积水我们以前说过,想了解的同学点这里:
《“漫”引脑积水》
一般情况下,如果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出血量也比较多,就要格外小心,
比如,幕上出血量大于30ml、幕下出血量大于10ml,我们要开始考虑去做手术了。
这就涉及到解剖学的一个概念。
首先来看下我们脑袋的样子:
在大脑与小脑之间有一层间隔,形状类似帐幕,
在小脑幕上方的,我们称为幕上,主要是大脑;
而小脑幕下方的,我们称为幕下,包括小脑、脑干。
相对于幕上,幕下的空间更小,稍微出点血,就会压迫脑干的生命中枢,所以幕下的出血量大于10ml就要考虑做手术了;而一般幕上出血量大于30ml才会考虑。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解除血肿的进展(止血)和压迫(清血肿),让患者被压迫的脑组织喘口气,得到一定的缓解。
如果出血量大,甚至要“开大刀”,要把骨头拿掉,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出血量小,也可以“开小刀“,比如用一根管子把血抽出来。
这部分内容在以前章节讲过,想看的点下面链接,这里就不展开了。
《“漫”话开颅术》
但恢复的好坏也要考虑许多因素。
比如,出血量多少、出血部位、手术是不是及时做、手术是不是做得好、手术后的重症管理是不是到位,以及康复锻炼,对后面恢复情况都很关键。
高血压脑出血的后遗症包括神经功能(主要是运动、言语)障碍和继发性脑积水。
比如,如果脑出血损伤到了优势半球,可能会遗留语言功能障碍。
我们把大脑分为2个半球,分别是优势半球和非优势半球,不同的人优势半球还不一样。
又比如,即使动了手术,但由于脑出血可能影响正常脑脊液循环,打破脑脊液的生成-吸收平衡,有35%左右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继发性脑积水,
主要症状包括:
如果一旦确诊高血压,
我们也不必过分惊慌,需要做好以下动作: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1、“漫”谈脑外伤
2、“漫”话开颅术
3、“漫”演神科技
4、“漫”引脑积水
免责声明
本文为神经科学科普连载漫画,我们力求相关信息准确可靠,但不将此科普内容作为求医问诊的建议,读者也不应以此漫画作为神经外科疾病判断的标准。如有相关疾病,医院就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