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幸孕姐(拥有本文版权,欢迎分享转发)
少数女性在怀孕后不幸遭遇“先兆流产”,为了更好地保胎,大都会选择打保胎针,那么保胎针注射过多,会造成胎儿畸形吗?
孕妈为保胎,打保胎针数百次
女星徐若瑄40岁拼二胎,因为体质特殊的原因,孕3个月开始打保胎针,前后共计多针,每天早晨吃13颗药,卧床天,在撑到32周时剖腹产顺利诞下一个儿子,虽然是早产儿,但并无畸形。
图片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而刘女士为保二胎打了数百次保胎针,可孩子出生时耳朵没有耳孔、眼睛闭不上、手脚弯曲,孩子父亲见状十分崩溃,甚至把胎儿畸形归咎于保胎针。
医院称刘女士产检时拒查中期唐氏综合症、肝功等所有化验,而且自行在外院完成三维彩超检查无异常。
到底是咋回事呢?到了保胎针,宝宝真会畸形吗?
那么打保胎针到底会使胎儿畸形吗
不一定。
首先打保胎针、服用保胎药都取决于是否满足保胎的条件。
如果是胚胎自身存在缺陷,那么是不建议保胎的,即使保胎成功,很可能是畸形儿,勉强生下来对普通家庭来说是负累。
如果是孕妈自身孕激素分泌不足,体内缺乏*体酮而引起的先兆流产,才是使用保胎药的最佳时机(怀孕头三个月),如果谨遵医嘱,是不会造成胎儿畸形的。
原因如下:
首先,保胎针里面所使用的*体酮(孕酮)是孕妇卵巢*体分泌的一种天然孕激素,有助于胚胎的着床,抑制子宫的收缩,如果孕妇自身分泌不足,可以采用注射、口服的方式补充。
目前临床上用来保胎的*体酮都是天然的,天然的*体酮是从大豆里提出来的,医院、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还是比较安全的。
其次,多项研究表明:使用*体酮并不会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注意是不会增加,不是不会发生),*体酮的使用量一定要根据孕妇个体情况适时调整,如果孕早期大量使用*体酮,会使胎儿脊柱、肛门、四肢等部位发生畸形的危险增加8倍。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体酮类药物有两种,分别是天然制品和合成制品。
合成*体酮是睾酮类药物加工后制成的,它被禁用于保胎,因为人工合成的孕酮会导致约有18%的男性胎儿偏女性化,女性胎儿生殖器偏男性化。
保胎注意事项
虽说注射保胎针是留住宝宝的最佳手段,可各位孕妈不宜盲目保胎,还是要谨遵医嘱。
研究发现,大约有8成流产发生在孕早期,尤其是孕8周左右,其中接近6成是因为胚胎本身质量问题所导致的。这是自然优胜劣汰的结果,其实是在保护妈妈和宝宝。
若强行保胎,然而容易种下恶果,下面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哪些情况需要保胎,哪些情况不用:
1、需要保胎的情况:
超过35岁的高龄产妇、压力较大的孕妈、不孕不育史的孕妈、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妈。
2、不用强求的情况:
胚胎质量不好的孕妈、怀孕前后服用药物致畸的孕妈、超过34周出现早产迹象的孕妈。
如何排除胎儿畸形?
如果服用保胎药或者注射保胎针后,孕妈们心存不安,最靠谱的办法就是做胎儿畸形排查产检。
比如常见的唇腭裂、无脑儿、脑积水、脊柱裂等畸形,都可以通过孕期产检查出来。
孕期排畸检查的3个项目:
1、NT检查(孕11~13周之间)
NT是胎儿颈项透明层的简称,具体是指通过对胎儿颈后透明层厚度的测量,对胎儿神经管畸形和染色体异常进行一个早期筛查。
NT值的正常范围在3毫米以内,一般超过3.5毫米,提示胎儿可能存在畸形,发生胎儿结构异常与染色体异常的概率较大,特别是心脏异常和21三体综合征,建议进一步做羊水穿刺或者无创DNA检查。
2、唐氏筛查(孕15~20周)
通常在孕15~20周抽取孕妈的血液,化验分析后预测胎儿染色体畸形的概率。如果结果显示高危,需要进一步做羊水穿刺或者无创DNA检查。
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大,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逐渐上升,研究显示:女性20岁怀孕时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30岁时的发生率就达到1/,40岁怀孕该病的发生率就增加到了1/,而到45岁怀孕其发病风险达到1/25。
A:羊水穿刺
通过抽取孕妈的羊水标本,来获得有关胎儿健康和发育情况的信息。该技术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最常用的产前诊断技术。
优点:人体共有23对染色体,该技术可以全部检查出。
缺点:属于有创口、创伤性产检,理论上存在0.5%流产和感染的风险。
B:无创DNA
通过采取孕妇静脉血,对血浆中的游离DNA片段(包含胎儿游离DNA)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得到胎儿的遗传信息,从而检查其是否患有唐氏综合征、帕陶氏综合征和爱德华氏综合征等三种染色体疾病。
优点:排畸准确率高达99%。
缺点:费用较高,约在~元之间,最佳检查时间是孕12~22周。
3、排畸B超(孕22~26周)
俗称“三维彩超”、“四维彩超”,通常在孕22~26周时进行的胎儿系统的B超检查,可以观察胎儿各个系统的发育情况,包括心脏、脑、口唇、四肢以及各个重要脏器的发育情况,排除心脏畸形、无脑儿、唇腭裂等畸形。(MZ)